中新網重慶12月11日電 (郝紹彬 塗恩 劉賢)未簽訂書面勞動合同,重慶某木門有限公司自釀苦果,支付雙倍工資超過100萬元。記者11日從重慶市第五中級人民法院獲悉,該院對某木門有限公司與唐某等10名工人爭議系列勞動爭議案件作出二審判決,判令該公司支付雙倍工資差額50餘萬元。
  重慶某木門有限公司是一家製造、銷售室內門的現代化綜合型企業。2012年5月至2013年10月期間,唐某等10人先後在該公司從事漆工、刮灰、貼紙等工作,報酬按件計算,以自然月為計酬期間,公司法定代表人王某在每月10日左右,通過網銀轉賬方式支付上月報酬,但雙方未簽訂勞動合同,公司也未為唐某等人購買社會保險。根據其工種和工作完成情況,唐某等人每月報酬在4500至12000元不等。
  2013年8月至10月,唐某等人因與公司發生矛盾先後離開公司,並申請勞動仲裁。
  勞動仲裁委仲裁後認為,木門有限公司與唐某等人構成勞動關係,由於該公司未與勞動者簽訂勞動合同,遂裁決該公司支付唐某等人雙倍工資差額。
  木門有限公司不服仲裁裁決,向法院起訴,認為該公司與唐某等人不構成勞動關係,公司法定代表人王某每月轉賬支付費用系個人行為,只能表明王某個人與唐某等人存在勞務關係。
  法院審理認為,該公司及王某均未與唐某等人簽訂書面合同的情況下,王某作為公司的法定代表人,每月固定日期轉賬的行為更符合勞動關係中支付勞動報酬的特征,故唐某等人與該公司成立事實上的勞動合同關係。由於該公司自用工之日起超過一個月未與勞動者訂立書面勞動合同,法院遂作出前述判決。
  判後,法官解析稱,用工單位超過一個月不簽書面勞動合同適用雙倍工資懲罰性規定。
  用人單位未與勞動者訂立書面勞動合同,《勞動合同法》作出了支付雙倍工資的懲罰性規定。
  一些企業出於規避用工風險、少繳社會保險費用等目的,或者認為其在用工上屬勞務關係,不簽訂書面合同。勞動人員處於弱勢,在用工過程中一般不會提出異議,一旦離職後,便會向用人單位主張其權利,用人單位常常是因小失大。尤其是當前一些小微企業沿用家庭作坊模式經營管理,因法律意識不到位付出了不必要的代價。
  本案中,作為一家現代化綜合型企業,其給付的報酬遠高於當地平均水平,也從未拖欠報酬,但因未訂立書面合同付出了昂貴的代價。
  法官提醒,企業在用工過程中,不管是勞動關係,還是勞務外包,一定要簽訂書面合同,以免出現類似問題。  (原標題:未簽勞動合同釀苦果 企業支付雙倍工資差額50餘萬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vhdvvbvpcgrvz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